来源:险联社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“保险公司有两不赔,这也不赔,那也不赔”——这话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?
但事实,真的如此吗?
来看一组真实数据:2025年二季度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,仅上半年,保险公司的赔款与给付支出就达到了1.3万亿元,同比还增长了9%。
简单说,就是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理赔案件,在悄无声息的完成赔付。保险公司,其实一直在默默“打钱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赔了这么多,到底什么情况下,保险公司才会拒赔?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几个最常见的原因,帮你避开那些理赔路上的“坑”。
一、买错了保险
这是最让人惋惜的拒赔原因。
比如,小王的爸爸之前买过一份寿险,后来因心脏病住院手术,花了20万。他拿着寿险合同去申请医疗费理赔,结果被拒。
寿险的核心责任是身故或全残,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能赔。而住院手术的医疗费用,应该由医疗险来报销。
如果想用保障“身后事”的钱,去报销“眼前病”的费用,保险公司依据合同无法赔付。
买保险前,务必要搞清楚几大险种的分工:
医疗险: 管看病住院的发票报销和医疗资源。
重疾险: 管得了大病后,一次性给一笔钱弥补收入损失。
意外险: 管因意外导致的伤残、身故和医疗。
寿险: 管家庭经济支柱不幸倒下后,给家人留一笔生活费。
年金险:管在特定的未来会获得一笔保证源源不断的现金流。
所以不同险种解决的问题不一样,买错了保险就赔不到钱。
二、健康告知没做好
这是最常见的拒赔原因。
《保险法》里白纸黑字写着:“订立保险合同,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,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。”
但现实中,很多人却在这里翻了车。比如明明有高血压,看到健康告知里面有问,但为了顺利投保,自己抱着侥幸心理,直接就点了“下一步”,全选“否”。
这就是瞒告啊!
等真出事申请理赔时,本以为能瞒天过海,结果保险公司一调查,医保卡记录赫然显示:曾多次购买降压药,甚至还有相关的住院记录。
结果肯定是拒赔。
如今是大数据时代,你的就医记录、体检报告、购药历史......在专业的理赔调查面前,几乎是透明的。
一旦查出投保时未如实告知的重要病史,不仅理赔款拿不到,连已交保费都可能打水漂,真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三、属于免责的部分
保险合同中,也是有免责部分的。
比如,投保了医疗险,如果是因为胃减容术、医美、怀孕流产分娩、不孕不育治疗、牙科、包皮手术、高风险运动、性病、先天性疾病、艾滋病等等,导致的医疗费用,保险公司是免责拒赔的。
再比如:购买了车险,即使商业险部分也投保了,如果是因为:无证驾驶、驾驶证过期、肇事逃逸、酒后驾驶,保险公司在商业险范围内免责拒赔。
所以投保前,一定要仔细看好免责条款。
四、未达到理赔条件
虽然发生了保险事故,但未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理赔条件。
比如:重疾险有等待期,有的保险公司等待期是180天,有的保险公司等待期是90天。
如果客户罹患重疾,发生在投保160天上,那么,如果投保的是等待期180天的保险公司,那就不符合理赔标准。如果投保的是等待期90天的保险公司,那就可以拿到理赔。
所以说,也要考虑等待期,差一天都理赔不了。
写在最后
很多人对保险的固有印象是“这也不赔,那也不赔”,但现在的保险早已不再如此。
保险从来不是骗人的,骗人的是对保险的无知和侥幸心理。
所以如果被拒赔了,可以先对照保司拒赔原因先来自查是否合理,如果自查后发现保司拒赔的原因并不合理,可以进行申诉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